佳丽简介

"佳丽"作为汉语复合词,兼具形容词与名词双重词性。其形容词用法可追溯至《楚辞·大招》"丽以佳只"的审美表达,常见于描述景物形胜(如"江南佳丽地")。名词特指义项在唐代文献中定型,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的经典表述,确立了该词专指帝王后宫美貌妃嫔群体的核心语义。宋至清代文学作品中,"佳丽"逐渐拓展至泛指容貌出众的女子群体,如徐志摩笔下"粉黛佳丽"的侍女形象,现代汉语仍沿用这一指代功能。

屈原·佳丽的诗句(共1句)

屈原的诗词曲代表作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