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简介

黄山,古称黟,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气候;以奇松、怪石、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川”之称。

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森林覆盖率为98.29%,林木绿化率达98.53%,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年12,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

宋琬·描写黄山的诗句(共1句)

宋琬的诗词曲代表作

宋琬(1614-1673),清初著名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山东莱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陇西右道佥事、左参政,康熙十一年(1672),授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翌年,进京述职,适逢吴三桂兵变,家属遇难,忧愤成疾,病死京都,时年59岁。

宋琬的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说,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二乡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