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简介

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 (L.) Schott),豆科槐属的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树冠球形,老时则呈扁球形或倒卵形。枝叶密生,羽状复叶。圆锥序顶生,蝶形,夏季开黄白色花,略具芳香。荚果肉质,念珠状不开裂,黄绿色,常悬垂树梢,经冬不落,内含种子。种子肾形,棕黑色。

槐原产中国北部,生长于高温高湿的华南、西南地区,以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及江淮地区最为习见,越南、日本、朝鲜和欧美国家亦有栽培。喜光而稍耐荫,能适应较冷气候,根深而发达;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至石灰性及轻度盐碱土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抗,也耐干旱、瘠薄,能适应城市土壤板结等不良环境条件。多用播种法繁殖。远在秦汉时期自长安至诸州的通道已有夹路植槐的记述,是中国特产树种之一。槐,树冠优美,花芳香,是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因其耐烟毒能力强,也是厂矿区良好的绿化树种。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疮毒。木材坚韧、耐水湿、富弹性,可供建筑、家具、农具用。

晁补之·槐花的诗句(共1句)

晁补之的诗词曲代表作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