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简介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L.) D. Don)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和枝皮,肉桂树为中等大乔木植物;树皮灰褐色,树皮上有纵向的细条纹;叶互生,叶片为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内卷,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覆盖黄色短绒毛;肉桂花朵圆锥状,黄色;果实椭圆形,无毛;期6—8;果期10—12月。

肉桂原产于中国,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栽培,中国在广西栽培较多,印度、老挝、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但大都为人工栽培。肉桂喜温暖气候,喜湿润,要求量充沛,属半阴性树种,幼苗喜阴,成龄树在较多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壤土。肉桂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萌蘖繁殖、压条繁殖及扦插繁殖。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肉桂具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等疾病。肉桂经济价值较高,肉桂粉在西方国家通常用来烤制面包、点心,腌制肉类食品,肉桂各个部位可提制桂油,可用作化妆品原料,亦供巧克力及香烟配料。肉桂树材质优良,结构细致,不易开裂,可制作高档家具,同时四季常绿,枝叶繁盛,树形美观、花果气味芳香,也是一种绿化树种。

施肩吾·桂枝的诗句(共1句)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毕业于武盛县(分水县,今桐庐分水镇柏村)。是集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
早年读书分水五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世称华阳真人,俗又称为“施状元”。
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光。
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诗》收录197首。另有道教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