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简介

北京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位于中国北京市,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房屋,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8707间。

故宫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1925年)10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1961年3月4日,北京故宫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夏完淳·故宫的诗句(共1句)

夏完淳的诗词曲代表作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民族英雄,明末(南明)人,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龙。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以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夭折,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
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