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为汉语动词,本义指耕地与除草等田间劳作,最早可追溯至《管子·八观》"视其耕芸"的记载,后衍生出比喻各类辛勤劳动的抽象含义。该词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奋斗精神,如习近平总书记以“牛”喻指"耕耘"所需的奉献品格。现代应用场景包括学术研究(如《汉语词汇语法耕耘集》)、辞书编纂(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修订)等非农业领域。其语义体系包含"耕种""垦植"等同义词及"收获"等反义词,形成完整的农耕语义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