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深·浮屠的诗句(共1句)

浮屠简介

浮屠,汉语词语,也作佛教术语,拼音是fú tú,亦作“浮图”,佛教语,梵语Buddha的音译。意思是:一指佛陀,佛;二指佛教;三指和尚;四指佛塔;五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六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七指浮屠镇。出自《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其人弱於氏,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李贤注:“浮屠,即佛也。”《佛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后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邓深(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