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简介

焚香是汉语词汇,拼音是fén xiāng,意思是烧香的书面语。古人《香谱》记载斯时焚香用的香为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香的散末,而非今日之线香。其原料为蜜、枣膏、白芨水、蜡(软香)等等。焚香需要借助炭火之力,并非直接燃烧。焚香时须不断往香炉内添加各种配料,以保证香气的质量。香炉中的炭火燃得很慢,火势低微,久久不灭。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会尽量减少烟气,使香味低回悠长。对于焚香之趣,古书上多有论述。无论琴,焚香都是收敛心情的必备程序。焚者灼烧也,香者祭拜之用,古人多以焚香来祭拜和静心。古时也有“焚香计时”之法。

岑参·焚香的诗句(共2句)

岑参的诗词曲代表作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