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Dongting Lake),古称梦、九江和重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湖南省境内、湖北省南部。经过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洞庭湖现已分割成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大通湖,除大通湖外的三湖之间通过河网湖沼和洪道连接。明清时期洞庭湖面积约5400至5600平方千米,此后由于四口分流入湖的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湖盆不断淤积,面积不断减少,现为2625平方千米。

洞庭湖南纳四水,北接荆江四口,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不包括长江分流入湖的集水面积,流域面积约262800平方千米,约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由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与四口水系等8个水系的水域组成。地跨7省、183个县(市),南北长约470千米,东西宽约555千米。

洞庭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洞庭湖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米之乡,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生猪、牛羊、水产养殖基地,在湖南乃至全国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洞庭湖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在维护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保证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维·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共2句)

王维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