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简介

大夫。

①古代官阶名称。指从五品官员,地位低于公和卿,金朝大夫指从六品官员。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殷周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

②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官职。至唐宋尚有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文官官阶之称号。明清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校尉。“大夫”作为散官官衔时指六品及以上官员,但作为实职时则无品级规定,六品以下官职亦可称大夫,如汉朝礼官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品秩均为六百石,与级别最低的县令同级(县令品秩为千石至六百石)。

③秦汉二十级爵中的第五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庭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 

顾璘·大夫的诗句(共1句)

顾璘的诗词曲代表作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