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作为汉语词汇具有多重语义内涵,既指代春天季节整体(如《诗经》"春日载阳"),也特指春日阳光(如秦观诗中"霁光浮瓦碧参差")或立春节气(见《东京梦华录》记载)。该词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意象关联——青色作为春日象征色见于《礼记》天子春服规制,历代诗词通过"草色入帘青"等具象描绘强化其季节特征。朱熹、秦观等诗人更以《春日》为题构建出融合自然景象与文化隐喻的诗歌体系。
张翥(1287~1368)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