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垂简介

垂垂,汉语词语,拼音为chuí chuí,原指逐渐、缓慢的状态,后衍生出低垂、下落、延伸、忧戚等义项,涵盖时间流逝、自然景象与情感状态的描绘。

该词通过物象变化呈现多重语义:既可形容梅花渐次绽放的动态过程,亦能描摹柳枝低垂、丝绵延的静态面,还可借喻年华老去或心境沉郁。其语义随语境灵活转换,如“垂垂老”表衰老,“垂垂”喻连绵,“垂垂实”绘果实累缀之姿。

其最早见于唐代杜甫句“江边一树垂垂发”,奠定渐进基调。宋元时期经黄庭坚、耶律楚材等文人拓展至自然与心境描写,明清洪昇、朱自清等进一步丰富意象,使该词成为中文凝练表达渐变性的典型词汇。

员兴宗·垂垂的诗句(共1句)

员兴宗,隆州仁寿人,字显道,仕前居九华山,号九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荐除教授。召试,擢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所上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孝宗乾道中,疏劾贵幸,中谗去职,侨居润州而终。多与张栻、陆九渊诸学人书简往复。有《采石战胜录》、《辩言》、《九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