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简介

叱咤(chì zhà)是汉语词语,意为大声怒斥或呼喝,作动词时多含褒义,形容具有影响力者的发声态势。需注意不可误写为“叱诧”或误读作chì chà。

其内涵包含三种释义:一为高声呼喝的动态描述,如《韩非子》中驭场景的“叱咤之”;二为具体斥责行为,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墓中呵斥声;三指威慑性怒喝,如《史记》以“喑恶叱咤”形容项羽威势。该词既可展现历史人物的宏大气魄,亦见于日常情境表达。

词源流可溯至战国时期,《韩非子》已有记载。汉代《史记》奠定其力量象征的文学意象,唐宋文献如《灵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赋予神话色彩,明清小说及鲁迅《野草》等现代作品延续其使用,展现持久生命力。

李百药·叱咤的诗句(共1句)

李百药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深县)人,唐朝史学家、人。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另外,据《安平县志》载:李百药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