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简介

沉沉,汉语形容词,拼音为chén chén,本义指水深貌,后衍生多重含义,常用于形容深沉、寂静、心事沉重或音信杳然等状态。

该词内涵丰富,既描绘自然景象如“暮霭沉沉”“沉沉”,亦指心理感受如“万缕千条惹恨深”,语义涵盖茂盛、寂静、沉甸等多重语境。古籍中可表物体沉重(“谷穗沉沉”)、宫室深邃(《史记》引应劭注)或声音悠远(李商隐句),唐宋以降广泛用于诗文强化意境。

其渊源可溯至先秦,《淮南子》以“茫茫沉沉”喻盛世;南朝鲍照《观漏赋》写水流深邃,唐宋李商隐、苏轼等扩展其文学意涵,至明清龚自珍蒲松龄作品中仍常见。

高启·沉沉的诗句(共1句)

高启的诗词曲代表作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