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简介

长江,中国境内太平洋水系河流,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63千米(一说有6236千米,一说6380千米,一说6397千米,一说 6403千米,一说6300余千米)。是中国、亚洲第一大河,全球第三长河流。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

长江形成于侏罗纪燕山运动时期,唐古拉山脉在长江上游崛起,青藏高原逐渐隆起,塑造出众多深邃的山谷、低洼地带以及裂谷。

流域内地貌多样,高程差异极大。大部分区域为亚热带季气候,温暖湿润,降量充沛。耕地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1/4左右。野生动物种类众多,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等珍稀特有物种。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盐矿资源。也是水生野生动物的宝贵栖息地,孕育了超过370种类,占据中国淡水鱼种类的三分之一。

自200万年前的“巫山人”起始,长江流域孕育了先秦时期的巴、蜀、楚、吴、越等诸多文明,且持续繁荣,堪称中华文明的摇篮。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46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资源量达1万亿度。截至2023年,长江流域内已建设了125座联合调度水工程,涵盖诸如长江三峡、葛洲坝等重要的水利项目。

长江干流素有中国“黄金水道”之称,通航里程达2800多千米。

魏了翁·描写长江的诗句(共1句)

魏了翁的诗词曲代表作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
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1211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诬陷后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
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