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简介

豺:犬科、豺属动物,大小似犬而小于狼,体长85-130厘米,尾长45-50厘米,体重15-32千克。吻较狼短而头较宽,额头比狼平,耳朵半圆形,四肢比狼略短。尾比狼略长,但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其毛长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红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较浅淡。下臼齿每侧仅2枚。

豺生活在丘陵、地及森林地带,对气温适应广泛;喜群居,豺群通常包括5-12只个体,有时几个豺群也会组成30只以上的大族群。多在晨昏活动,行动快速诡秘,善于追逐围猎;捕食水牛、、鹿、山羊、野猪等体型较大的有蹄类动物。秋季交配,冬季产仔。妊娠期60-65天,每胎产3-6仔,最多9仔。豺群中雄兽居多,性比约为2:1。雌性成年后扩散出去。集体猎食,以有蹄类为主食。亚洲特产,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整个北亚、南亚及东南亚,但已经数量锐减,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也在向南急剧退缩。

祝允明·豺狼的诗句(共1句)

祝允明的诗词曲代表作

祝允明(1461年1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允明擅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