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简介

(拼音:cāng shān)作为汉语双音节词语,其核心释义为"青山",特指覆盖苍翠茂盛植被的山岭。该词最早见于隋代《九成宫》碑文,经千年演变仍保持稳定的语义内核,在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苍山如海"等文学创作中被用作自然意象载体。其构词法以"苍"的形容词属性修饰"山",衍生出"默苍"等复合词,并与大理苍山等地理实体名称形成语源关联。

金履祥·苍山的诗句(共1句)

金履祥(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