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简介

作为汉语词语,特指自然界中呈现多种色彩的层,其拼音为cǎi yún,注音ㄘㄞˇㄩㄣˊ,繁体写作"綵雲"或"彩雲"。该词最早可见于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彩雲若錦"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更使其成为经典文学意象。

在语义演变中,"彩云"与"云彩"构成同义关系,并与"矞云""云锦"等古代词汇存在互通。其文化内涵包含自然美学与祥瑞象征双重属性,如《前汉·董仲舒雹对》将三色云视为吉兆,成语"彩云易散"则衍生出美好事物易逝的哲学寓意。

苏颋·彩云的诗句(共1句)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
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紫微侍郎、同平章事。
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