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简介

别离”是汉语中表示分离的动词,常带有悲伤情感。该词与“离别”互为近义词,在古籍中已有使用记载,如《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和陆龟蒙句“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均展现了其文学应用场景。现代汉语中,“别离”既可用于描述短暂分别(如“别离故乡两年”),也可指代永久性分离,常通过比喻手法强化情感表达,例如“落叶与树枝的别离”。其反义词包括“团聚”“相逢”,近义词则有“诀别”“阔别”等。

罗隐·别离的诗句(共1句)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