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变迁的诗句(共1句)

变迁简介

"变迁"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iàn qiān,作为动词描述事物缓慢逐渐变化转移的过程,作为名词指代情况或阶段的演化现象。该词在《新唐书·崔玄暐传》"流落变迁"中已具现历史文献用法,明代李贽句"沧海桑田几变迁"展现其描述时空演变的文学表达力。现代语言学界定其核心语义为"事物变化转移",近义词包括衍变、嬗变、迁变等,反义词为"原样"。在应用范畴上既涵盖自然万物的递变(如《天演论》"动植庶品递有变迁"),也延伸至社会结构变革(如"社会变迁"概念)与文化形态演化(如"文化变迁"术语)。该词存在古汉语异体表述形式"斡遷"(wò qiān)、"迁变"(qiān biàn),形成同义异构的语言演进脉络。

汪精卫的诗词曲代表作

汪兆铭(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