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简介

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郑振铎 《山中杂记·与纺织娘》:“那么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别是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将悲秋写入了中国的诗坛。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张耒·悲秋的诗句(共1句)

张耒的诗词曲代表作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