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汉语词汇,拼音为bēi fēng,指凄厉的风,出自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
该词常出现于古代诗文,包括《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苦寒行》等作品,多用以渲染萧瑟凄凉的意境。
部分文献中“悲风”亦指琴曲名,如明代乌斯道《月夜弹琴记》载“援琴鼓《悲风》一曲”。相关词语包括悲丝、悲悯等以“悲”为词根的组合词。
孟云卿(705-781),字升之,山东平昌(今山东商河西北)人。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