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简介

北方地区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范围涵盖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甘肃部分、内蒙古部分、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小部分、宁夏大部分等地,面积约占全国20%,总人口约6.02亿。地形以平原为主,包含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气候属温带季与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华北季较常年偏早13天且持续超50天。

该区域农业以旱地作物为主,盛产小麦、玉米及温带水果,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汉代至隋代北方人口占全国75%以上,儒家思想及《诗经》起源于此,八大古都中的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安阳、郑州均位于此。北京聚集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及故宫等文化遗产,北方荒漠化区植被覆盖度接近2024年同期水平,易起沙尘面积较同期减少0.4%。

刘禹锡·北方的诗句(共1句)

刘禹锡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