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简介

,汉语词语,拼音为bǎo mǎ,指珍贵的良。该词由“宝”与“”二字复合构成:“宝”字繁体包含宀、玉、贝、缶等部件,《说文解字》释为“珍也”;“马”为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呈现马的侧视特征。

“宝马”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文中记载“贰师马,宛宝马也”,表明汉代已将西域良马称为宝马。唐代王维句“香车宝马共喧阗”与宋代辛弃疾词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均以宝马指代装饰华贵的车马,展现该词在古代文学中的使用脉络。

于成龙·宝马的诗句(共1句)

于成龙的诗词曲代表作

于成龙(1617年9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