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班超的诗句(共2句)

班超简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右扶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担任假司,而后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在汉明帝末年收服了西域部分国家,但汉章帝即位后迫于北匈奴侵扰而放弃了西域,独留班超在西域,并为其增兵千余。建初八年(83年),被汉章帝拜为西域将兵长史。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击败自中亚来犯的氏(贵霜帝国),次年重新收服了西域部分国家,被汉和帝任命为西域都护。永元六年(94年),班超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收服,并使条支、安息及“至于海濒四万里外”诸国皆遣使朝贡。永元七年(95年),被汉和帝封为定远侯,世称“班定远”。永元九年(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罗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雒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雒阳邙之上。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在内平定诸国内乱,对外抵御强敌,人心向附,威信很高。他在西域进行军事活动,主要依靠当地兵力。为政宽简,吏士团结,人心向附。自汉置西域都护以来,以班超功绩最为卓著。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