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是汉语词语,读音为āi āi,意为悲痛不已的样子,出自《诗经·小雅·蓼莪》。
该词通过叠字形式强化情感表达,《诗经·小雅·蓼莪》以“哀哀父母”体现子女对父母辛劳的追思,郑玄笺注称其承载“终养父母”的情感诉求。
该词先秦典籍已见用例,后世沿用不绝:晋代潘岳《马汧督诔》用“哀哀建威”追述人物;唐代李咸用《湘浦有怀》以“鸿雁哀哀”描写迁徙意象;敦煌文献《脱服文》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晚唐写本;现代赵朴初《访广岛》以“哀哀欲绝”强化抒情力度。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五十三岁。八岁能文,师事陆九渊。登淳熙二年(公元一一七五年)进士。初为黄岩尉,有惠政。常平使者朱熹重之,与定交。丘崇帅蜀,(公元一一九o年)辟放制幕。策知吴曦之将叛,人服其先见。后知常熟县,秩满,郡守以私恨捃摭之,谓其负仓粟三千斛。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回复任何感兴趣的古典关键字可立即获得相关信息~
关注公众号,发送消息查询诗词精选诗词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