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古风体的诗,所咏的对象是杏花,按《默记》,“王荆公晚年赋临水杏花诗”[2]。既有杏的身姿,也有临水的倒影,交相映衬,引人遐思。
石梁二句,清水河边,近于石梁、茅屋。写出杏冷寂地开在僻静田园里。俯窥二句,见出是看水中花影。从后四句来看,“怊怅有微波”,觉得这“微波”破坏了花影的“静美”,似乎不免惆怅。“残妆坏难整”之中,流露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花本无辜,世情难挽,当年的红颜也就这样摧残零落。杏花不比桃花那样绚烂地“依旧笑春风”,最好的年华里却是空对一脉春水,即使如此依旧“含笑”,有几分自嘲人老珠黄的苦笑,有几分伤逝顾影自怜的空笑,又有几分任他无情最是帝王家的冷笑。王安石熙宁变法改革失败后的颓惋似乎也掺糅其中了。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相关诗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