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李贺当时住在长安崇义里,曾写了首《崇义里滞雨》,表达了壮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穷困孤独,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阴暗的里巷和淅沥不断的秋雨一样。这很能反映他担任奉礼郎时的处境和心境,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相近。只不过后者更强调家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将昔日在家山品饮酒的悠闲自在景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病悔游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题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昌谷,位于今洛阳西南宜阳县境内。今日的宜阳,显得偏僻和贫穷,但在隋唐时期,此地则是江淮粮赋陆路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李贺居家的三乡驿(今名三乡乡),是当时从洛阳通往长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为唐代诸帝东巡必经之地,在此建有连昌宫、兰昌宫等行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驻跸,其中的连昌宫更因元稹的《连昌宫词》而闻名千古。

此诗的前半首,扣住“始为奉礼”行笔,总写居官羁旅无聊之情状。“扫断”、“雅回”两句,叙述官职卑微,门庭冷落;“长枪”、“小树”两句,写江米煮熟,食馔简单,除枣外,室无珍玩。这四句,全无半点寒酸气却道尽窘迫。即是小官,又全无半点迎逢心思,自是门可罗雀;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关门,没有仆人书童;特意说出煮的是江米,或许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至于小树枣,那不过是平凡窄小的院落里一棵普通的树罢了。如此这般,一个异地为官生活勉强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向壁”、“当帘”两句,写闲对如意、角巾,言外寄托“归欤”之意。

诗的后半首,转而写题上“忆昌谷山居”之意。忆家,故作家书,以付黄犬;忆亲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叶,山杯锁根”,可见主人不在;“不知,谁棹满溪”,月夜又有谁在上摇荡着满溪的云影?用反诘句收结,意想飞驰,巧妙表现出“忆”的韵,“末二尤得忆家神理”(《协律钩玄》卷一引董伯音语)。

李贺很少用律体写诗,《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却用五言长律写成,诗韵用上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 

名家评价

清代黎简:老成度。贺五言长律结局少此酣畅。(《李长吉集》)

清代姚文燮:太常散职,官居陆沉,门可罗雀,杳无车,复少行役,故云自闭门也。汉上呼米为“长腰枪”,江米乃江南所贡玉粒。仅邀上方薄禄,以糊其口。衙舍荒芜,别无花卉,唯一枣树尚小,亦堪寓目。如意悬之于壁,无复佳绪指挥。当帘闲玩,每动羊祜角巾归里之思。曾作家书付黄耳,以病追悔此游之汗漫。土甑望家中封茶以寄,盖因病断,惟思茗碗,故云“山杯锁竹根”矣。湖光晚楫,其乐万倍。心焉溯之,奈何奈何!(《昌谷集注》)

清代叶矫然:长吉眼空千古,不唾拾前人片字,独用(庾)子山“山杯捧竹根”全句,云“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又可知矣。(《龙性堂诗话续集》)

清代方扶南:律诗之通用韵者,唐李贺、元萨都刺。(《李长吉诗集批注》)

清代王琦:上句见谷食之外,无别味可餐,下句见枣树之外,无花木可玩(“长枪”一联下)。二句皆写羁旅无聊之况(“向壁”一联下)。上四联皆言奉礼官舍景况,此二联乃忆昌谷山居也。“封”字、“锁”字,见主人不在之意(末四句下)。(《李长吉歌诗汇解》) 

李贺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留下了“黑压城城欲摧”,“雄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后由于文学名气很高,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李贺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他的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

相关诗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