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免费申请斑马英语体验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赏析/鉴赏

苏东坡最为得心应手且作得最好的诗体,自然是七言古诗,然而苏轼另有一绝,在宋朝诗坛堪称独步的,那就是七言绝句。比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七古,这些清新绝俗的小品诗或许更有它令人喜爱的特色。

苏东坡的七绝纯粹是性灵的流露、天才的横溢,不假修饰,不用典故,几乎全是白话的作品,这些全是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伟岸的心灵在闲暇时偶发的,对人生明澈观照。有的如晶莹浑圆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儿童的嬉笑。总之这些作品是读者一读就会喜欢的而且百读不厌的。《东栏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

《东栏梨》,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写得出这样的诗,但古今以来却只有这一首写梨的诗篇,传诵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实在不容易,只觉得他所描写的景物很美,又很亲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地欣赏与人生哲理地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清明时节,草熏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须得细细品味,不过,有时没必要字斟句酌的理解诗句,意境更重要。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相关诗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