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

其一

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

汹汹人寰犹不定,时时斗战欲何须。

其二

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

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

其三

喧喧道路多歌谣,河北将军尽入朝。

始是乾坤王室正,却交江汉客魂销。

其四

不道诸公无表来,茫然庶事遣人猜。

拥兵相学干戈锐,使者徒劳百万回。

其五

鸣玉锵金尽正臣,修文偃武不无人。

兴王会静妖氛气,圣寿宜过一万春。

其六

英雄见事若通神,圣哲为心小一身。

燕赵休矜出佳丽,宫闱不拟选才人。

其七

抱病江天白首郎,空山楼阁暮春光。

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时入帝乡。

其八

澶漫山东一百州,削成如桉抱青丘。

苞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

其九

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

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其十

渔阳突骑邯郸儿,酒酣并辔金鞭垂。

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

其十一

李相将军拥蓟门,白头虽老赤心存。

竟能尽说诸侯入,知有从来天子尊。

其十二

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

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这组诗从历史事件到历史人物,从安史之乱到诸镇入朝,从北地到中原到西蜀,从朝廷君臣到战地将卒到诗人自己,从背景陈述到功绩归属,都围绕着“诸镇入朝”这一史事,记叙得明白透彻。

首章,首二句实写安禄史思明自河北范阳起兵叛唐,造成天宝之乱,而今禄山已诛、思明已灭,大难初平,句含欣慰。然而元凶虽亡,而余孽形成藩镇,互相勾结。故三、四句汹汹人寰,犹不安定,时时还挑起战争,以逞其野心。亦喜中有忧。

二章,首句言社稷苍生在朝廷大政方针定后,必是安居乐业。二句言安史原本带领各族叛乱,今则大家安居杂处,不再纠纷。三、四句赞美平叛君臣,以周宣王、汉武帝以赞美当今代宗,而孝子忠臣亦为后臣所瞻仰的。

三章,点到题旨。首句以童谣写起,以明诸道节度入朝传闻广远,童谣歌遍大地。二句写史实,证明童谣的真实性,河北将军都来朝觐了。三句大赞朝廷,从此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了。四句,突接到自身,漂泊江汉为客,不免黯然销魂。

四章,又写诸道节度昔日之不朝而叹惜之。一、二句尽管不说他们不奉表来,但又众说纷纷,不能不叫人猜疑。三句则直写其各自相仿,拥甲伍,修兵器,其意图不问自招。四句再写使者行役万里,白白劳顿而归。责其不朝,意在言中。

五章,再正面写入朝之气象。一、二句极写来朝人物,正直干练,在金声玉振之中,创修文偃武之业。然而实为诗中之客,而引出三、四句,以突出今日中兴之主平息妖氛,更颂他万寿无疆。可谓以宾托主,善颂善祷,然而美而不谀。

六章,则转而规讽朝廷,当不贪奉进。首句系指事实。原唐代宗生日,诸道节度曾献金帛等名贵物品,值数十万钱。当时常衮上书请却之,不听。诗则赞其见事通神而有远见。二句,则规劝代宗当以圣哲为心,不侈天下自奉,应当节约。三、四句再直指河北诸道,不要夸耀那儿出美女,现在朝廷并不准备选宫中才人了,语含讽意。句势则一开一合,大起大落,极具摇曳动荡之美。

七章,则转写自身,以发抒怀抱。一、二句写自己老病江天,在空山楼阁间,虚度大好春光。三句突转,想象中朝里文臣在朝天子。四句急收,叹息自己的奏章何时呈进朝廷。言下有无限抑郁之情,怀才不得施展。

八章,再续前写诸道入朝事。一、二句写广阔的山东泰华大片土地,如削成案一样平整,又环抱青丘猎地。暗示平叛后大好形势。三、四句则写正常的贡赋,包茅进贡至关内,边亦奉上朝廷所需之祭品,和前句所写“燕赵休矜出佳丽”句,作一对比,正邪自明。

九章,续写诸道事。首句写东面北面,辽水滹沱,源远流长,物产丰富,自寓其中。二句写天上人间,一片祥和气象。三句写函谷关控制广阔天地。四句写黄金台上招来众多贤才。诗总言河北山东疆域之广及人才之盛。

十章,写诸道将领归顺,士卒效力。首句点出将士,他们昔从安史叛乱,今则归顺朝廷,特表出之。二句写他们今为国家效力,得饮渴散骑之乐。三、四句再重墨写他们的意气、姿态;在都市、在郊外,都是兴高采烈,为人们所赞赏。

十一章,特写促使诸道入朝之功臣李光弼。首句写李光弼之威望,拥军蓟门,为国重镇。二句再写他从军多年,白发丹心,表里辉映。三、四句铺写他能以身作则,终能劝说诸道入朝,以示从来君君臣臣之义,而知天子之尊严。

十二章,再写平叛英雄郭子仪。安史之乱始于天宝十四载(755年),至大历二年(767年),已历时十二年。其间尚存回纥、吐蕃外族侵扰及仆固怀恩、周智光的叛乱。故“多战场”,首句即点此。二句写郭子仪以堂堂严整之师讨平叛乱,四海息兵。三、四句赞美君臣一德,有始有终。美其君为“中兴主”,臣为“异姓王”,才能成此大业。诗亦铿然而止,余韵无穷。

这组诗充分表现了联篇绝句的特色。第一首前二句叙事,安禄山史思明之死,乃天降之诛,罪有应得,极写叛乱的不得人心。后两句言叛乱已除,倘若军阀仍心怀叵测,那么只能重蹈安史之覆辙。诗人在警戒棒喝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二首承上首晓喻河北诸道,表现了作者从元凶除,到边境静时的喜悦和希望。第三首则直接入题,作者听到入朝的好消息,不觉喜极而悲。第四、五首从第三首反复引申而来,既写诸镇往日跋扈不臣的事实,又赞许诸镇入朝。写到这里,可以说是铺叙无疑,直率贴切。于是第六首就写朝廷的表现。第七首,从遥闻诸镇入朝,到近悲自己,遥羡他人,与“却教江汉客魂消”遥相呼应。紧接着八、九、十首,遥想诸镇入朝,国家天时地利人事一片大好形势。第九首后二句出以唱叹,极雄壮,充满喜悦的心情。第十一首以河北之入朝归功于李光弼。最末首总括祸乱始终,君臣媲美,既歌颂祖上威灵,也推崇大将功绩,以对句唱叹作结,淋漓酣畅之至。

这十二首诗不能孤立地阅读,因为它们是构成叙事链的圆环,或曰叙事线的纽结,只有将这十二首诗串起来读,才能体会到其整体性叙事脉络。全组诗一气呵成,从首逆消亡写到全国统一,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脉络分明,格局严整,确实体现出杜甫绝句“组诗”的鲜明特色,扩大了时空容量,拓展了艺术境界。   

名家点评

清代钱谦益《钱注杜诗》卷十五:河北诸将,归顺之后,朝廷多故,招聚安史余党,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结为婚姻,互相表里。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虽名藩臣,羁縻而已,故闻其入朝,喜而作诗。首举禄山以示戒,耸动之以周宣、汉武,劝勉之以为孝子忠臣。而末二章,则举临淮、汾阳以为表仪,其立意深远如此,题曰欢喜,曰口号,实恫乎有余悲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十二首竟是一大篇议论夹叙事之文,与纪传论赞相表里,钱氏所谓敦厚隽永,来龙透而结脉深也。若章章而求,句句而摘,半为土饭尘羹矣。

其一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元恶并除,小丑复何凯乎?末句乃戒词。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大声唤醒群迷,一言带十斗血泪。

其三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河北入朝,出于道路童瑶,盖据一时传闻而言耳。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此章乃点题处,所谓“承闻入朝欢喜”也。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此首入题,末句急入自家,方见关切。

其九

明代胡应麟《诗薮》:杜七言句壮而闳大者,“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壮而典硕者,“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明代王嗣奭《杜臆》:“天地阔”三字妙,承“东逾辽水北滹沱”来。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紫气临”,统赞京都形势之控制;“金台贮”,悬拟北地贤才之向:皆唱叹之词。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下三首(指其八至其十)俱极意铺张,以志喜慰,亦是题目正文(“紫气关临”二句下)。壮句。

其十

明代王嗣奭《杜臆》:“浼渔突骑邯郸儿”,皆昔为贼用者。今为我用而被朝廷之宠,其意气投于双阙,而雄豪埒于五陵,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首句统括河北诸处,下乃鼓舞其来归之兴致也。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此言降将当收之环卫,縻以富贵;不当复使据土地、领兵也。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王洙注:汉之五陵,乃豪侠所聚之地,昔为贼党者,今为国用,所以鼓舞其来归之兴也(末句下)。

其十二

明代王嗣奭《杜臆》:按史:是年诏郭子仪讨周智光,斩之。想诸侯入朝以此,故归功于郭。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独以“异姓王”配“中兴主”,见其君臣一德,始终无间也。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推功李、郭,足为史笔。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上二句,总括祸乱始终,作大结束。下二,君臣配美,与《洛诘》之文“其作周匹休,我二人共贞”同一笔法,极淋漓颂扬之致。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结归君、相,皇皇大文(“神灵汉代”二句下)。   

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相关诗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