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赏析/鉴赏

这首词上片主旨是买。宋朝都市常有卖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词人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用个“欲”字,有将要的意思,说明春意还没有蓬勃。从没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将要蓬勃,这正是词人的敏感。接下来笔锋一转,转到另一方面。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结合。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透露了词人的爱花感情,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泪染”的“染”,四印斋本《漱玉词》作“点”,“点”不如“染”。因为“犹带彤霞晓露痕”,把露水写成带着红霞的痕迹,好象带着红色,所以称“染”。作“点”,就把这个含意忽略了。露水是无色的,看作有红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轻匀,说明这枝花是红的是轻匀的,所以说成“泪染轻匀”了。把“晓露”同“彤霞”联系,显出词人的富有想象力。这个想象,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红色相结合的。由花的红色想到泪染,由泪染想到泪带红色,想到给红霞染红,这个想象就这样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样说,好象与上文无关,其实是暗中相关的。上面已经用拟人化手法把花说成有泪,这里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拟人化写法的自然发展。此句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如此写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一个波澜。这样设想,就引起一个微波,产生比美的想法。通过这个想法,引出她和郎心灵的美好,透露出两人的爱美,透露出两人相爱的感情来。借这个插花的事,来写出两人的爱情来,这首词就有了意义了。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词人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李清照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清照(1084年3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诗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