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从入写到天明开,层次分明,景物描写亦精当生动,结尾用“觉汝贤”三字即写尽对王十二判官的无限留恋之情,寓意高远,含蓄隽永。 

首联写石濑,写色,写得是那样明秀。用“娟娟”二字,便把映照在山石间湍急水流上的月色的明净的美,全点染出来了。这明净的美,全都安详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一联与其说是写安月色,无宁说是写对于安的一点美好记忆。

颔联写夜雨江景。登舟时月色明丽,入夜却风雨骤起。动,船多参差,随波起伏,灯火上下游移,有如春灯点点,用一“乱”字,写尽中灯火游移闪烁的神态。风后继之以,江声夹声,彻夜不绝。用一“悬”,写景,也写心境。本为洒落,为敲打,当然不会“悬”,“悬”是一种感觉。没完没了的雨,如悬空际。下面是滔滔江水,上面是不停的雨,一切似乎全都浸泡在水里,“悬”字最足以表现这样一种感觉情思。

颈联写清晨之所闻见。江上一夜的雨,清晨起来,两岸峦,云弥漫。穿过云雾,传来了钟声;远处夔州石堂胜景隐没在烟雾里。写钟声而言“湿”。又是写感觉情思。船泊江中,寺在山上,钟声从寺中传来。穿过山上岸边的迷漾云雾,仿佛连声音也沾湿了。声而闻湿,是彻夜听雨的感觉与眼前迷漾烟雾中的钟声叠合的一种联想,是听觉向感觉的转移。

尾联写别情,也是全诗主旨所在。本拟登舟之后,再上,岸与王十二话别,因夜雨而未能如愿,只好把一种凄然别情,深藏心里,用一“觉”字,把深藏心中的对王十=的眷恋惜别表现了出来。“觉汝贤”三字。蕴含极丰,可作各种理解,或者半年云安养病。曾受到王十二的多方照顾;或者寂寞旅愁之中,曾得到王十二的亲切慰安;或者艰难之际,曾得到王十二的帮助;或者钦慕其人品,或者赏识其行事,等等,无限深情,尽在三字之中。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精章不刻(“风起”二句下)。

明代黄生《唐诗矩》:前后二截格。只羡轻鸥,不得别王意却在言外。用意精深,运笔远。五、六如此点“雨”、“湿”字,七、八如此写不得上岸意,浑沦透脱,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无一字着象,无一字不写景

明代唐汝询《唐诗归》:妙!忽说月,才是宿雨(“石濑”句下)。妙在“悬”字是说雨后(“江鸣”句下)。言“湿”,又言“云外”,作何解(“晨钟”句下)?妙在言前(“柔橹”句下)。穷途实语(末句下)。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黄家鼎曰:每历一境,为搜出一境妙处,才人之笔,文士之胸,真乃天壤同不朽者。董益曰:五、六不用对,即如“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皆是一意出故也。

明代王嗣奭《杜臆》:“钟湿”字新。后《贻少府》云:“并坐石堂下、俯视大江奔。”知石堂为夔州胜地。

明代王夫之《唐诗评选》:深润细密,杜出峡诗方是至境。

清代张揔撰《唐风怀》:五字摇荡,含情正远(“柔橹”句下)。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无对属痕。先作上岸之势(“石濑”句下)。望王所居。“烟”字含“湿”意(“胜地”句下)。补出“下”字(“柔橹”句下)。

清代叶燮《原诗》:《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句,以晨钟为物而湿乎?云外乏物,何啻以万万计,且钟必于寺观,即寺观中,钟之外,物亦无算,何独湿钟乎?然为此语者,因闻钟声有触而云然也。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曰“云外”,是又以目始见云,不见钟,故曰“云外”。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则钟在云内,不应云外也。斯语也,吾不知其为耳闻耶?为目见耶?为意揣耶?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必曰:“晨钟云外发”,决无下“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语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起联点“郭宿”在末雨之前,以见月剔起下意;次联写“夜雨”一层,而又以“风起”作引;三联写“湿不得上”一层,而“石堂烟”句。已神注“王十二”处矣;结联致诗遥别。而先以“柔橹”句带定“郭宿”,后以“含情”意,见作别无由。首尾一片,其层次之密,线索之清如此。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从簿暮至天晓,从泊舟至开船,情景一一写出,而寓意仍复隽永,此亦杜五律之胜者。惟复一“石”字。蒋云:江声与雨声响应,终夜不绝,故但觉其空际如悬耳,形容入神(“风起”二句下)。写别况只用“觉汝贤”三字,无限含蓄。 

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相关诗句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