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简介

朱熹的诗词曲代表作
朱熹,中国古代先哲,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源于朱子,朱子是唯一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纪念馆

  朱熹纪念馆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公景区的文公山朱子文化园内,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是一座于1990年落成的庑殿式大院。馆内悬挂着新近书写的匾额、楹联,其中有不少联文,语言精练、寓意深长,文彩斐然。

  古朴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大匾,题为“朱熹纪念馆”五个醒目大字。是方毅同志在武夷山视察时留下的墨宝,庄重、苍劲,有书法大家的范。

  殿前大门两侧的草书楹联表达了朱熹继承和发展的深邃意义。联曰:“接伊洛之渊源,开闽之邹鲁”,联文说明朱熹的理学思想已成为我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副楹联悬于大门显得端庄典雅,醒目点题。

  大殿前有一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对联,表述了朱熹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和儒家人生处世的规范。

  大殿前横匾上书写的“学达性天”四字,字体雄浑、硕壮。这块原为清乾隆皇帝于公元1787年为“紫阳书院”御题的匾额,其大致意思是:“学”为格物,“达”为致知,“性”为道,“天”为德,“格物致知”是朱熹认识论的核心,把道德看作天道的体现。即通过道德修养,追求“至诚”的境界,以感应天地,达到“天人合一”。

朱熹的诗词

  • 1.《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宋朝·朱熹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 2.《朱子家训宋朝·朱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
  • 3.《鹧鸪天·脱却儒冠着羽衣宋朝·朱熹 脱却儒冠着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 4.《劝学诗宋朝·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学老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查看朱熹所有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