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小儿杂病第十一》

  婴儿病,在头毛皆逆上者死。婴儿耳间青脉起者, ,腹痛。大便青瓣,飧泄,脉大,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者,易已。

  惊痫脉五,针手足太阴各五,刺经太阳者五,刺手足少阴经络傍者一,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小儿惊痫,本神及前顶、囟会、天柱主之。如反视,临泣主之。小儿惊痫加螈 ,脊急强,目转上插,缩筋主之。小儿惊痫,螈 脊强互相引,长强主之。小儿食晦头痛,噫嘻主之。小儿痫发,目上插,攒主之。小儿脐,目上插,刺丝竹空主之。小儿痫 ,呕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眵 , 脉及长强主之。小儿惊痫不得息,颅息主之。小儿惊痫如有见者,列缺主之,并取阳明络。小儿口中腥臭,胸胁 满,劳宫主之。小儿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小儿痫 ,手足扰,目昏口噤,溺黄,商丘主之。小儿痫,遗精溺,虚则病诸痫癫,实则闭癃,少腹中热,善寐,大敦主之。小儿脐,口不开,善惊,然谷主之。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小儿痫,仆参及金门主之。风从头至足,螈 ,口闭不能开,每大便腹暴满,按之不下,嚏,悲,喘,昆仑主之。

针灸甲乙经简介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
有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南宋及元刊本、明正统二年(1437)重刊本、嘉靖刊本及《医统正脉》刊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