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张家珍的诗词全集、诗集(88首全)

  • 61.《登楼怀陈元孝明朝·张家珍云气纵横一望秋,大江波浪撼扬州。万山东锁城千雉,一雨西来风满楼。黄木夕阳人去后,新亭芳草泪应流。谁怜飘泊干戈里,秋思长依鹦鹉洲。
  • 62.《山居·其二明朝·张家珍危峰削壁翠千寻,一啸遥传空谷音。天地正当戎马日,声名何与蕨薇心。溪桥曲折随山势,松树参差碍日阴。归去西林馀兴在,洞门萝月照弹琴。
  • 63.《薄暮送友回江干野望明朝·张家珍森榕郁郁瞰江流,落日人归古渡头。远浦烟云含暮色,隔溪芦苇隐渔舟。海门汐上家家饭,村老田归处处牛。回首木棉花树杪,郊西新上月如钩。
  • 64.《秋泛明朝·张家珍秋水空明放木兰,潮平两岸坐来宽。扬舲远引孤山鹤,垂钓翻疑七里滩。芦苇月明时泛泛,烟波暝色共漫漫。无端忽忆当年事,东海茫茫白浪寒。
  • 65.《野梅明朝·张家珍离离照水清且彻,粉脸迎风寒欲绝。从来傲骨故难柔,那肯低头避霜雪。自揣良非鼎俎资,瘦影惟堪对明月。
  • 66.《山行明朝·张家珍不尽青山意,寻幽任所之。溪行三十里,日出几何时。云响樵何处,钟声寺不知。此中堪小隐,当与古人期。
  • 67.《溪边竹屋·其一明朝·张家珍寂寂溪边屋,阴阴古木繁。开门看瀑水,终日自潺湲。野鸟啼空谷,桃花发古村。一身安乐好,何处报人恩。
  • 68.《立春后一日林孟易仲己叔吾兄弟明朝·张家珍大江佳气映朝晖,好鸟方随昨日归。临水种梅当荜户,对门垂柳即鱼矶。何须乱世怀轩冕,却喜东风长蕨薇。更有芳邻能载酒,春眠真与世相违。
  • 69.《白燕明朝·张家珍玉宇依依看不见,差池犹自傍瑶台。孤踪天外寻春社,素影风前舞落梅。羽铩蛾眉新月落,尾翻银剪向空裁。年来我亦冰心冷,万里劳君带雪来。
  • 70.《与黎务光兄弟夜话明朝·张家珍秋风正萧瑟,秋雨更凄凄。世事不能测,深山当稳栖。逃名有巢许,抗节本夷齐。共是牢骚者,愁听子夜鸡。
  • 71.《晴月明朝·张家珍木杪云初亮,山前瀑布寒。光辉今夜倍,圆缺几人看。柳影池心乱,琴声露气漙。含情与谁语,惆怅夜漫漫。
  • 72.《村居·其二明朝·张家珍微茫官渡口,潮共雨声来。高垄耕需甚,小园花正开。瘴烟南海郡,春树越王台。水庙黄昏后,清歌一棹回。
  • 73.《用公归自中都言湖山之胜余以负恩之身频年抱病于用公闲云野鹤为何如哉明朝·张家珍一年飞锡遍中原,踏尽湖山道自尊。于我卧游淹粤海,怜君乞食到吴门。妄身去住皆沦迹,病骨存亡总负恩。吾舌纵横何所用,此生心事付文园。
  • 74.《寿世皮老任四十又一时任避客罗浮明朝·张家珍谢墅幽怀记昔时,邦家如鼎命如丝。岂图此日酌春酒,拟向名山采石芝。艺秫一区徒买醉,著书明世待诸儿。共惟伯阮栽培力,长叹馀生未有涯。
  • 75.《楼居谷雨日雨过同王德孚陈元孝对酌怀人兼订游罗浮明朝·张家珍酒不厌时异,同倾一夕愁。雨生三月节,楼住四时秋。目断湘江渺,心期石洞幽。何时蓑笠去,高卧白云头。
  • 76.《送陈缑山还金陵明朝·张家珍对君不作寻常别,底事同销壮士颜。十里离亭折杨柳,一鞭疲马出梅关。时危性命应相假,归去湖山岂等閒。独有天涯翘首处,春云容易泪潺潺。
  • 77.《秋怀·其五明朝·张家珍生还黯黯空依父,死别悠悠复念兄。壮士悲歌天地老,封侯侠骨古今情。鹡鸰原上如闻语,鸿雁洲边似有声。十载园花惭雨露,不堪深夜抚青萍。
  • 78.《村居·其一明朝·张家珍木杪乱云深,春愁带夕阴。晚花明短砌,返照没前林。芳草归谁梦,青松老我心。閒过池水曲,相对影沉吟。
  • 79.《同诸子游深溪龙潭明朝·张家珍十年梦此地,今日始寻源。云暖桃花发,岩欹瀑水喧。空山眠野鹿,风断啸寒猿。共坐澄潭下,幽思不可言。
  • 80.《望罗浮明朝·张家珍日暮海天白,罗浮云气重。诸山皆隐跃,独现老人峰。雨足新溪水,苔封古寺踪。当时茅屋上,应长几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