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45首全)

  • 261.《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唐朝·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
  • 262.《南征唐朝·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 263.《遣兴五首唐朝·杜甫【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其二】...
  • 264.《遣怀唐朝·杜甫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
  • 265.《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唐朝·杜甫【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其...
  • 266.《后游唐朝·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 267.《水槛遣心二首唐朝·杜甫【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其二】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 268.《彭衙行唐朝·杜甫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
  • 269.《堂成唐朝·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 270.《野老唐朝·杜甫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 271.《小至唐朝·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272.《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唐朝·杜甫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 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 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 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 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
  • 273.《义鹘行唐朝·杜甫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斗上捩孤影,噭哮...
  • 274.《李潮八分小篆歌唐朝·杜甫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 275.《复愁十二首唐朝·杜甫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身觉...
  • 276.《题张氏隐居唐朝·杜甫【其一】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其二】之子时相见,邀人...
  • 277.《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唐朝·杜甫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 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 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皙。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
  • 278.《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唐朝·杜甫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 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逼侧兵马间,主忧急良筹。 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雠。 朝廷壮其节,奉诏令参...
  • 279.《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唐朝·杜甫我经华原来,不复见平陆。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 火云无时出,飞电常在目。 自多穷岫雨,行潦相豗蹙。 蓊匌川气黄,群流会空曲。 ...
  • 280.《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朝·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