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祭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灯、赏桂花、饮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以中秋为题,留下了众多精彩是篇。

潘阆·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共2首)

  • 1.《中秋月宋朝·潘阆 待月中秋上古城,迥然光掩别宵明。野人望久翻惆怅,无奈浮云灭又生。
  • 2.《中秋无月宋朝·潘阆 西风妒秋月,浮云重叠生。一夕不见光,双目如失明。立恐疾足折,坐觉秋愁抱盈。况当百虫苦,绕阶千万声。 ...
潘阆(làng)(?~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