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又称祭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灯、赏桂花、饮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以中秋为题,留下了众多精彩是篇。

韩偓·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共2首)

  • 1.《中秋寄杨学士唐朝·韩偓 鳞差甲子渐衰迟,依旧年年困乱离。 八月夜长乡思切,鬓边添得几茎丝。
  • 2.《中秋禁直唐朝·韩偓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露和玉屑金盘冷, 月射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韩偓的诗词曲代表作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