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免费申请斑马英语体验课

天边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古诗简介

《天边行》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旅居阆州、久客思乡而作的七言古诗成后拈篇首二字为题。杜甫此七言诗描述了一幅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场景。全诗直抒胸臆、真情奔涌而出,这首诗可看作是《同谷七歌》的续篇。

翻译/译文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洪水滔天啊大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注释

① 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② 天边老人:诗人自谓。

③ 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④ 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指广德元年(763)七吐蕃入侵,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⑤ 河源:在青海省境内。

⑥ 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维、保三州及山,新筑二城。

⑦ “洪涛”一句:写江边所见寓情于景,含世乱之象。

⑧ 秃鹜(qi0),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

⑨ 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洛阳,故里所在。

⑩ 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

⑪ 骨肉:这里指兄弟。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  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年逾五旬的诗人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余,亦唯有临江而泣矣。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名家点评

仇兆鳌《杜诗详注》:“鹤注:此是永泰元年成都作。自天宝十四载至此,已恰十载。此诗为久客思乡而作也。陇右二句,天边忧乱。洪涛四句,欲归未得。皆申明临江哭泣之故。” 

王嗣赉曰:“至于中原何惨黩,余孽尚纵横,宣宣而谈,有人臣所不忍言者,正以激感中丞,使知急也。”吐蕃蹂躏,陇蜀为之藉,自己年老未归,日暮临江,放声恸哭。” 

王新龙,《杜甫文集》:多年来忧乱思归的苦闷压抑在杜甫的心头实在太久了,他再也忍不住滚滚的热泪。全诗直抒胸臆、真情奔涌而出,这首诗可看作是《同谷七歌》的续篇,写得异常感人。 

相关古诗分类

杜甫的诗词曲代表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