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朝代:隋朝|作者:杨素|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赏析/鉴赏

赏析

  本给人一种寂寞空灵之感,一切都很淡,都很静,有飘浮不可捉摸之感。

  “居四望阻,竞朝夕。”起势空灵飘远,极富意境,让人眼前有高山环绕、流离之感。字面一拆,字字无奇,字面一合,顿时有百倍的意境,可见,意远在言外。这是对大环境的冲淡的一笔。“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对仗工整,虚中逐渐趋实,但是空灵的意境有所损伤。本句刻了环境的静、深、幽,进一步为后面的愁绪造势,正在渐渐地深入之中。“日出远岫明,散空林寂。”忽又摇开,造成跌宕的姿态,有小波澜摇曳。这一句的奇在于:日出天明,本该是生机复发、百鸟歌唱、心情舒畅的时刻,作者却逆意而行,对“寂”作进一步的渲染,那淡淡的愁丝几乎已经洋溢出字面,懒懒地在心中潜行了。

  再而写到居室,“幽气”“虚白”“落花”“细草”都围绕着居室来写,刻画其幽静、寂寞、凄清的感觉,一切的感觉都是清冷,没有人气。居室的四句,看来仍然是景物描写,无一字提“愁”,无一字提“思”,但是寂寞惆怅之感已经伸手可及,全然浸满读者的心灵。一切的愁绪,后四句给出了原因:故人不在,复又思念故人。美盈樽,对面无人,更形伤感。“日暮山之幽,临望羽客。”最后突又摇开,复现空灵幽远之感,成一摇曳的大波澜。“日暮”暗中呼应“日出”,机心巧运,告诉读者,这思念,又在这日升日落之中独自消受了一天:朝夕之风云,也正对着了这朝夕之愁肠。

  本诗哀而不伤,朴实不事雕琢,感情自然而不矫饰。机心藏而不露,自然天成,看似信笔而来,实则颇有匠心。描写起自远山空林,再至兰庭幽室,再至盈樽美酒,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粗而细,由虚而实,其中情思,缓缓流淌,由朦胧而至清晰。最后忽又挽回到日暮远山,感情也到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全诗浑成一体,从景到情,圆满无缺。


杨素的诗词曲代表作

杨素(544年—606年831日),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将军杨敷之子。

杨素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参加平定北齐之役。大象二年(580年),依附左大丞相杨坚,拜汴州刺史。时相州总管尉迟迥等举兵反杨坚。任行军总管,从行军元帅韦孝宽进讨。旋拜大将军,领河内兵攻响应尉迟迥的荥州刺史宇文胄。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加素上柱国。开皇七年(587年),与贺若弼等数献灭陈之策,并于永安(今四川奉节东)造大舰,作灭陈准备。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下诏伐陈。素为行军元帅,领水军自永安沿长江东下。十二月,攻陈将戚昕于尾滩(今湖北宜昌县西北),乘亲领"黄龙"舰数千艘,大败戚昕部。次年顺江而下,与秦王杨俊会兵于汉口(今属湖北)。还军,拜荆州总管,封越国公。开皇十年(590年)迁内史令。十一月江南各地士族豪强聚众反隋,攻占州县。杨素任行军总管,率兵分路进击,平定江南。开皇二十年(600年),参与废太子杨勇及立杨广为太子之事。

仁寿元年(601年),代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四年,杨坚卒,杨广继位。汉王杨谅起兵反叛。素任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使,领兵数万击擒杨谅,平其众。大业元年(605年),晋尚书令。大业二年(606年),杨素去世。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