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梭

朝代:宋朝|作者: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古诗简介

《莺梭》是南宋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将黄莺迅速飞行和鸣叫声与织布时梭子联系起来,比喻奇特而贴切。后两句句奇峰突起,由黄莺如梭而联想到洛阳那繁似锦的大好春光,莫非由飞来掷去的黄莺所织成。这首诗真情寓真景,自然流畅,显得轻,恰到好处,反映了作者对美丽春光的赞叹和无限爱惜的感情,和南宋统治者对沦陷区河的漠然无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翻译/译文

投抛林迁乔得太有情,交交莺鸣似操弄机杼声。
洛阳三京城繁似锦,多少功夫才能编织得成?

注释

⑴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⑵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⑶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花,指牡丹花。
⑷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创作背景

刘克庄是南宋诗人,他诞生之年,距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的靖康二年(1127)已达六十年之久,此时的洛阳早已沦陷金人手中。诗人作此诗把想象中的洛阳写得很美,意在使南宋王朝励精图治,收复失去的美好河山。

赏析/鉴赏

诗题为“莺梭”,诗人抓住“梭”字,借助于想象、联想,由此及彼,命意剪材,托物抒怀。
首句“掷柳迁乔太有情”,图绘莺飞之状。黄莺儿怀着无限的情思,在阳春三月飞翔于绿柳红花之间,穿梭于蓝天之下,忽儿把丝丝垂柳抛在后边,忽而飞上高高的乔木之巅。《诗经·小雅·伐木》篇有“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的句子,后人遂将由低到高,由次到好的迁移称为“乔迁”。诗人由黄莺在林中越东渡西,飞上翔下,行动轻盈捷快,想到了织女织布时飞动的俊子。明明是人有情于物,偏偏说莺儿有情于人,移情于物,而且着一“太”字表示程度。由织梭联想到“交交时作弄机声”,这就使恬静的面有了音响效果。黄莺“交交”而鸣的啼叫声和织机织布的声音是那么相似。由此进一步联想到,既然织女能织出千姿百态的绫罗锦缎,那么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洛阳春景,也是黄莺织成的。诗的三、四两句即由此设问。
“洛旧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诗人说:三月的洛阳花开似锦,牡丹尤其娇艳,绿柳青山,秀丽明媚,不知这些黄莺儿耗费了多少功夫,才把洛阳的河山织得这般美好?莺织河山,构想奇妙,既把黄莺飞翔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并且人格化了,真是匪夷所思,既出人意表,又令人叹服。
四句诗中,“掷柳迁乔”、“弄机声”、“锦”、“织”句句明含暗含“梭”字,一紧扣诗题。三、四两句虽发议论,但是真情寓真景,自然流畅,显得轻松,恰到好处。整个诗反映了作者对美丽春光的赞叹和无限爱惜的感情,和南宋统治者对沦陷区河山的漠然无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相关古诗分类

刘克庄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