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简介

借景抒情不同于托物言志。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我国古代歌中,、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清、细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杜甫的《春望》:“国破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诗人通过对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只写情,绘景而不只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马致远·借景抒情的古诗(共1首)

马致远的诗词曲代表作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杂剧作家。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约始于1264)之前,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