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窦叔向·端午节的古诗(共1首)

窦叔向的诗词曲代表作

窦叔向,字遗直,京兆金城人(旧唐书作扶平陵人。此从新唐书),约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前后在世。窦叔向出身官宦之家,父亲窦亶曾任同昌郡司。大历初年,登进士第,以善作五言名于当时。少时与常衮为同窗挚友,常衮任宰相后,提携窦叔向做了左拾遗,内供奉。等到常衮被贬逐,窦叔向也被外放为溧水令。卒赠工部尚书。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联珠集》行于时。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集七卷,今存诗九首。《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代表作有《贞懿皇后挽歌》、《夏宿表兄话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