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词牌名)

忆王孙》,词牌名。或名《念王孙》。此调创自李重元,取词句“萋萋芳草忆王孙”末三字为调名。据清人毛先舒《填词解》:《北里志》载天水光远题杨菜儿室有“萋萋芳草忆王孙”句,盖秦词袭用此旬。秦观创此调后,宋元人多照此填词。《梅苑》词名《独脚令》;谢克家词名《忆君王》:吕渭老调名《豆叶黄陆游词有“得娥眉归旧时“旬故名《画娥眉》;张辑词有“几曲阑干万里心”句,故名《阑干万里心》;另有名《怨王孙》者,双调54字。

忆王孙词牌沿革

南朝宋时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调名取此意。此调兴起于北宋末年,李重元此调四首,其《忆王孙·春词》为创调之作,宋元人照此填。《太平乐府》注“黄钟宫”,《太和正音谱》注“仙吕宫”。《梅苑》词名“独脚令”,谢克家词名“忆君王”,吕渭老词名“豆叶黄”。陆游词有“画得蛾眉胜旧时”句,名“画蛾眉”。张辑词有“几曲阑干万里心”句,名“阑干万里心”。双调五十四字者见李清照词,或名“怨王孙”,与单调绝不同。坊刻又有仄韵单调《忆王孙》,查系《渔家傲》一段。故谱内不收。

此调皆写离情别绪。宋末汪元量以此调作集句词九首,抒写对故宫的怀念,自言“甚凄婉,情至可观”,如:“离宫别苑草萋萋。对此如何不泪垂。满槛川漾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忆王孙格律对照

  • 正体格律对照例词:《忆王孙·春词
    正体,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以李重元《忆王孙·春词》为代表。宋元人词悉与此同。 按姜夔词第一句“冷红叶叶下塘秋”,“冷”字、“叶”字俱仄声。第二句“长与行共一舟”,“长”字平声,“共”字仄声。李甲词第三句“沉李浮瓜凉”,“沉”字、“冰”字俱平声。结句“针线慵拈午梦长”,“针”字平声,“午”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中仄

    萋萋芳草忆王,柳外楼高空断。杜宇声声不忍。欲黄,雨打梨花深闭

  • 变体一
    变体一,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三平韵,两叶韵。以白朴《忆王孙·瑶阶色晃疏棂》为代表。此亦元人小令,其字句与秦词同,惟第三句与末句用叶韵异,可见词曲一源,所辨只在用韵不同也。明杨慎《词林万选》云:“元曲《一半儿》,即此词。”盖其末句“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两“儿”字皆衬字也。益可知词与曲之分矣。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瑶阶月色晃疏,银烛秋光冷画。消遣此时此夜。步闲,苔浸凌波罗袜

  • 变体二格律对照例词:《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变体二,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李清照《怨王孙·湖上来波浩渺》为代表。按周紫芝词与此同,惟换头句“思量千里乡关道”,平仄全异。又前段第二句“红满地、落花谁扫”,“落”字仄声。后段第二句“山共水、几时得到”,“几”字、“得”字俱仄声。第三句“杜鹃只解怨残春”,“杜”字、“只”字俱仄声。结句“也不管、人烦恼”,“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湖上风来波浩,秋已暮、红稀香。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

    平中中中平中,平仄仄、中平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莲子已成荷叶,清露洗、蘋花汀。眠沙鸥鹭不回头,似应恨、人归

忆王孙词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