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野花芳草

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唐朝|作者: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古诗简介

清平乐·野芳草》是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词作。此词是作者代思妇抒写心曲,上片二十二字,下片二十四字,写一个思念丈夫的妇女在闺中的触景伤怀,自怨自艾之情。

翻译/译文

和香草,寂寞生长在这关路旁。树吐出金黄的丝条,黄莺儿那么早就在歌唱。我满怀惆怅,在香闺里暗自虚度时光。
我多么悔恨,解下罗带与你结成同心。如今独自靠着朱栏,思念多么深沉。睡梦中醒来,一弯斜照着半个空床。小窗吹来的,触动琴弦哀鸣作响。

注释

1、寂寞:清寂,寂静。
2、关山道:形容艰难坎坷的山路。
3、惆怅(chóuchàng):失意,懊恼。
4、香闺(guī):青年女子的内室。
5、暗老: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人已衰老。
6、结同心:用锦带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称“同心结”。
7、朱栏:朱红色的栏杆。
8、斜:读xié。
9、触鸣琴:风触动琴而使之鸣。“鸣”,使动用法。

赏析/鉴赏

唐代社会国力强盛,经济高度发展繁荣,战争频繁,而且水陆交通也比较发达,南来北往游历谋生的流动人口逐渐增多,直接导致了大量夫妻离别居,而闺情词正是以常年与丈夫分离的思妇的离愁别恨为主要内容的。具体而言,造成夫妻分离的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争的频繁。唐朝立国三百年间,战争持续不断,常年有大批青壮年战守在边塞。这样征人久戍不归,夫妻长期分离不能团聚,便成为一个普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反映征妇情感的闺情词是唐代长期边塞战争的产物,在闺情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明唐汝询说:“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二是商业的发达。唐代疆域辽阔,水陆交通畅达,商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发达状态。唐代商人为了谋取高利,常年奔波在外,于是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商妇这一新的文学形象。三是求仕宦游的追求。唐代文人对个人前途抱有很大的信心,对参与社会的政治与文化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因此,许多人走上了漫长的“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读书、漫游、求仕之路,妻子则独守空闺,忍受相思别离之苦。
尤其是晚唐时期随着国势衰微,失望与沮丧的阴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有许多文人再次把目光投向闺情宫怨题材,通过表现女性爱情和幸福的渴求来实现个人心灵的抚慰。
此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是伤春怀人之作,写思妇伤情。它代指思妇立言,而不同于常见的韦庄自我抒发情性之作。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这是思妇想象丈夫在远行的路上,虽有野花芳草,但毕竟寂寞荒凉,形单影只,不堪凄楚。接着写近处的风景:“柳吐金丝莺语早”,这是早春时节,柳枝柳叶还没有一片碧绿,而是黄中透绿,所以词人写“柳吐金丝”,让人眼前一亮,再加上报春的莺语,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给以强烈渲染。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思妇的悠悠愁思:“惆怅香闺暗老。”令人觉得黯然销魂。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这里写的是思妇心理活动,文字的表面是思妇悔恨不该和丈夫用罗(锦)带打那个同心结,其实是爱之切,恨之切。所以思妇独自倚着闺阁的朱栏无限深情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深情的思念萦绕在思妇的头脑中,让思妇不能安然入眠,只要有一点轻微的动静,就把思妇从梦中惊醒。“小窗风触鸣琴”,连声响细微的轻风拂琴鸣都让思妇不能睡稳。思妇被惊醒后看到的是“半床斜月”,一片凄凉清冷,不禁让人触景生情,这也正应了李清照的那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结构比较特殊,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思妇凭栏思深:上片直到下片头两句,是所思的具体内容。野花盛开,芳草萋萋,柳吐金丝,莺声不断,是写暮春之景,以时暮衬托出“香闺暗老”,而况关山道上,消息全无,使人惆怅,憔悴苍老,产生了“悔结同心”的轻怨。第二层是由思深而成梦,梦后而伤情。梦境略去了,梦后也只是用“斜月”、“风触鸣琴”这一富有寓意的图表现的,有声有色,耐人咀嚼。
此词通篇不假雕饰,全用白描,于浅直中见深切,于此很可以看到韦庄词的基本特色。

韦庄的诗词曲代表作
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曾辞家泛潇湘,游江南。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洛阳,赴润州入镇军节度使周宝幕府,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公元894年(乾宁元年)登进士第,及第后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入蜀任王建掌书记。仕蜀十年间,为王建扩展势力,建立大蜀政权出谋划策,外交内政,多为所制,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存诗320余首。有《浣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