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词牌名卜算子|朝代:宋朝|作者: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古诗简介

卜算子·不是爱尘》是南宋词人严蕊创作的一首词。词人在上片申诉自己无罪,希望新任官员秉公定夺,予以释放。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全词笔墨轻灵,一气浑成,表现出词人的才气和个性。

翻译/译文

我不是生性喜好生活,沦落风尘只是命运捉弄。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春之神东君来作主。
将来总有一天我会离此而去,留下来又将如何生活下去呢?如果有朝一日,我能够将插满头粪,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那就不必问我的归宿了。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前缘:前世的因缘。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终须:终究。
“若得两句”:若能头插山花,过着山野农夫的自由生活,那时也就不需问我归向何处。奴:古代妇女对自己的卑称。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九年(1182),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由于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上疏弹劾唐仲友,其中论及其与词人严蕊的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严刑逼供,词人宁死不屈。后朱熹改官,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词人,问其归宿。词人于是作下该词以答之。

赏析/鉴赏

上片书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苦闷。“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首句突兀而起,特意声明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封建社会中,妓女被视为冶叶倡条,所谓“行飞絮共轻狂”,就代表了一般人对看法。现在词人因事关风化而入狱,自然更被视为生性**的风尘女子了。因此,这句词中有自辩,有自伤,也有不平的怨愤。次句却出语和缓,特用不定词,说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似乎是为前生的因缘所误。词人既不认为自己性爱风尘,又不可能认识使自己沉沦的真正根源,无可奈何,只好归之于冥冥不可知的前缘。“似”字若不经意,实耐寻味。它不觉地反映出词人对“前缘”似信非信,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的迷惘心理,既自怨自艾,又自伤自怜的复杂感情。“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两句借自然现象喻自身命运,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春之神东君来作主,比喻像自自这类歌妓,俯仰随人,不能自主,命运总是操在有权者手里。这是妓女命运的实写照,其中有深沉的自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但话说得很委婉含蓄,祈求之意只于“中隐隐传出。
“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过片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转写自己在去住问题上的心情。离开风尘苦,自然是她所渴想的,但却迁回其词,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语气来表达。以词人的才艺,解除监禁之后,重新生活,未始不能得到有权者的赏爱,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了,所以用“终须去”来曲折表达离此风尘苦海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足此意,说仍旧留下来作营妓简直不能设想如何生活下去。两句一住,一正直,将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表达得既婉转又明确。歇拍单承“去”字,集中表达渴望自由的心情:“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山花插满头,是到山野农村过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形象性表述。一般妇女的生活就是主的目标,就是的归宿,别的什么都不再考虑了。两句回应篇首“不是爱风尘”,热切地对俭朴而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出语仍留有余地。“若得”云,就是承上”就赖东君主”而以想望祈求口吻出。
这是一首在长官面前陈述衷曲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意愿时,不能不考虑到特定的场合、对象,采取比较含蓄方式,以期引起对方的同情。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低声下气,而是不卑不亢,婉转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暗示出了词人本人,虽然尚处于倍受冷落的阶段,但她仍坚持着自己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全词以不是爱风尘为题,诉说自己并不是喜好风尘生活感伤宿命,表达词人无可奈何的心情。该词写得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心声。语言明快犀利,结构严谨,上下片各有侧重,上片要求释放,下片渴望自由地生活,层层深入,顺理成章。

相关古诗分类

严蕊的诗词曲代表作

严蕊(生卒不详),原姓周,字幼芳,汉族,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书,后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

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书,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