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词牌名菩萨蛮|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翻译/译文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鸣萧萧响彻耳际。

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泪水两簌簌。

注释

①紫塞:指北方边塞。崔豹《古今注》上《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②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

③茄:参见《南歌子·古戍》。

④落碎:灯花掉落。

赏析/鉴赏

此篇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上片写塞上黄昏之景,下片写入夜之景。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容若这一首《菩萨蛮》,写了黄昏之景,也写了入夜情怀。相较于平素的愁伤之作,上片景语还是非常遒劲豪迈的。如此,先是沧桑塞歌再转折为小语窗话,格调开阔而幽婉,读来韵致绵长。

这一日,他饮长城秋色,极目而眺。他写,黄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这一句,整首词的气势就挑起来了,线条磊落,乌翅哗然,纵横。黄云,即塞上之云。塞外沙漠地区常年黄沙飞扬,天空好似被吹成了昏昏黄色。古人云,塞云多黄,南朝梁简文帝的《陇西行》中就有句“洗兵逢骤,送阵出黄云”,杜甫句“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李白有《紫骊》,也写了“白雪关曲远,黄云戍迷”。紫塞,据崔豹《古今注·都邑》所记:“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矮墙。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还。这句更是壮观,引人入胜。想那历历塞外光,何须千言万语赘叙?单此容若一句,便可独挑大梁。萧索,苍寒,真是韵到骨子里去了。尤其萧萧猎马还一语,更是难得的一笔温情。这一句应是化引李白诗文而来。李白有一首《送友人》,诗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白水,此地一别。征尘万里,马鸣萧萧。李白送别诗,也是浓情如。“萧萧班马鸣”经容若点化腾挪后,更是风姿飒爽。猎马,指的是打猎之人所乘的马。夕阳西下,猎队归家。马蹄将一路余晖踩得劈啪作响,此时光阴,一如牧歌酣畅。容若心思纤柔,目睹此景,比照之余,只怕他是愈加的思乡情切,两眉余恨倚黄昏。

据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中所记:“容若身在塞外,心系故园。奉使途中……也曾以‘王事兼程促,休磋客鬓斑’(《塞外示同行者》)之类的话慰勉同伴,还写过‘还将妙写替花手,却向雕鞍试臂鹰’(《塞垣却寄》之一)这样略具豪情的诗句……”然而夜幕之下,他还是轻易的就袒露了他的孤寂与脆弱。所以他写,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时间入夜。笳声起,哀音入诉,风俱寒。巨大的孤独,倾城。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落碎花,是指灯花掉落,也是化引唐戎昱《桂州腊夜》中的“晓角分残夜,孤灯落碎花”意境。这“残灯”比“孤灯”,更是决然,如同步入撕裂。秋色深深,梦魂难禁,灯影不照人圆。就算有个并刀,也难剪离愁千缕。读这样的词句,总是试图透过词句去咀嚼他心灵的静默与汹涌,安抚他的美丽伤痕。而那轻轻落下一堆柔软的轻疼,可令所有的言辞都溃不成军。

在这一首小令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白昼褪尽所有的白,黑夜捧出所有的黑……来供他痛心。残灯燃烧自身,发出光芒,耀他一生孤独,指尖寂寞

纳兰容若的诗词曲代表作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