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翻译/译文

戍守的人已归了,留下边地的残堡。十七世纪的草,那些身向的身影,留给了吹断嘶的北。射中过深秋的箭,挂过边塞的铁钉,被黄昏和望归的靴子磨平的晚烟。一切都老了,一切都抹上夕阳的锈。只有一座旧城,不能再瞭望,不能再系。你黯然地卸了鞍。你的行囊没有剑。历史的锁,没有钥匙。

注释

①那畔:那边。 

②吹断:谓北的吼声使嘶声也听不到了。

③若为情: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若为情。”

④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赏析/鉴赏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与此一首写作同时尚有《沁园春》(试望阴山)、《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等词作。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最后“古今幽恨儿时平”则点明主旨。

纳兰容若的诗词曲代表作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