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词牌名于中好|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古诗简介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上片描绘塞上自然光,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各种景物进行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翻译/译文

是谁说阴之路无法行走呢?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万人庆祝。松树梢上的露珠沾湿了拴鹰的绳索,芦苇深的都没过了鞍。

靠着树休息,映衬着林子看着。众人围着用黄羊庆祝。霜吹着,晚上都是寒冷的,拥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却怨着冬天来的比较早。

注释

①于中好: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②风毛血:指大规模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③鹰绁(xiè):拴鹰的绳索。

鞍(ān):具之一,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⑤黄羊:一种野羊。

⑥簇(cù):众人围聚。

⑦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词人亲自陪同,这首《于中好》就是词人在狩猎途中所写的。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描绘塞上自然风光,前二句说阴山道上并非“行路难”,而是别有一番情趣滋味。显然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接着二句写塞上特异的风光,进一步烘托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体会。

下片写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绘途中的休憩和欢宴,后二句转而描述了异域的风俗异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达了一种惊异的心理感受。 

这首词气势豪迈,格调激越,细致生动地描摹了塞上风光。通过对狩猎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细致描写以及射猎后的宴饮场面和特有的塞外风情和惊奇的感受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豪迈之情。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此为扈从行猎词,词中描写,多为写实。康熙十七年九月十月,清圣祖巡行近边,至遵化及景忠山,与此词节令相合。” 

现代词评家蔡篙:“性德尤功塞外荒寒之景,殆息从时所身厉,故言之亲切如此。” 

相关古诗分类

纳兰容若的诗词曲代表作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被迫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一岁。被王国维称为“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