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

  黄帝问曰∶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以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孙络先满,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乃张,因息而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协议,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神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至与不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或有远近,何以度之?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萤不成,五谷不殖,经纪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天宿,下应经数。寒邪客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也。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筋烂,筋烂则骨伤,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则筋骨枯空,枯空则筋骨肌肉不相亲,经络败漏,熏于五脏,脏伤则死矣。

针灸甲乙经简介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
有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南宋及元刊本、明正统二年(1437)重刊本、嘉靖刊本及《医统正脉》刊本等。